Sunday, October 3, 2010

赤柱 Stanley

根據阿貓提供的指示,從中環乘搭巴士到赤柱。正如她所講的,沿途的景色非常的怡人。可看到不知什麽名的海,還有很多很漂亮的房子,不知哪一棟住著謝霆鋒與張柏芝一家人呢?

是Yappie告訴我,以前的監獄在赤柱,至於現在還有沒有就不曉得,應該是沒有了。原來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赤柱已展開了翻新工程。現在的赤柱不知吸引了多少慕名而來的遊客,隨處都可見到許許多多打旅客生意的餐館與商店。

我最初認識赤柱是從劉松仁與陳玉蓮所主演的港劇《原來愛上賊》。劇中,時不時都可欣賞許多赤柱的美景,包括以下的這些。











































行走在這人行道上讓我有如置身在家鄉的荷蘭村,很有外國那種悠哉閑哉的生活感。











我們在這閒餐廳用午餐。這閒餐廳出現在《原來愛上賊》的次數不勝枚舉,或許借用了電視劇的效應而一炮而紅哦。裏頭的食物確實美味可口,不信可看看這些照片,它們足以使人垂涎三尺。


























































Yappie 突然有個新發現:這會不會令你聯想起某牌子的彩色筆呢?

 
 
 
 
 
 
 
 

聞名遐邇的Stanley Market。










具有港式風格的閘門。

古早味的油痲地

那天和 Yappie 來到了位于油痲地的玉器市場選購玉鐲。去年十二月曾和幾位朋友到過這兒來,可卻沒怎樣留意到這間富有古早味的茶室。
















鉄花窗搭配ceramic wall和地板,仿佛讓我回到小時候成長的家。










經典的港式茶餐廳美食——奶茶與西多士。










從窗口望出去可看到附近的公園。這個地方在港劇《談情說案》裏是經常看到的場景之一。










很有「味道」的收銀機。












樓梯很有《重慶森林》和《2046》的feel hor?

助人爲快樂之本

四月頭,恰逢復活節的周末長假,兩位舊同事來香港找我。到郎豪坊閒逛時,其中一位忍不住問了我:“你覺不覺得這裡的人走路很喜歡撞人?”我說:“對啊!這裡的人是吃玻璃長大的!”

我並非刻意針對港人,因爲我知道當中的害群之馬其實是另有其人。我蠻慶幸自己住的地方是在新界而不是在人口密集的市中心,因爲那裏實在太多人了。我也不喜歡在香港生活,因爲那裏的節奏很快,競爭非常激烈,人也兇巴巴的,讓人有窒息的感覺。

回家的感覺是超好的。好友說我很「犯賤」,不懂得珍惜眼前所有的美好。我不是「犯賤」,而是之前沒經歷過不一樣的東西,沒得作比較。如今,走出了自己的「安全區」后才有所領悟。

自己對國人的印象也不怎麽好:現實、無人情味、虛僞、沒禮貌。可是,近日發生在我身上的際遇卻讓我感到有點小驚喜。記得某個星期天午後,我離開了一位朋友的家,正要步行到巴士站的途中,忽然下起了雨而且雨勢很快轉大了。我站在行人交通燈的等候処,癡癡地等待「绿人」的到來,卻怎麽也不快點來。這時,一位比我矮小很多的小姐,撐著傘,來到我身旁。她見我用手遮著雨,便把傘移了過來,對我說:“一起遮吧!”我頓時被她的「拔『傘』相助」感動了,難以相信原來這小島國是有溫情的!這位好心人還問我要上哪去。我指了指對面的巴士站,對她說我正要去那裏搭巴士。我不好意思地問她是否趕時間或特別繞道而行之類的問題。她卻很有禮貌地說“沒關係。我往哪個方向走都能到家。”她遮我其實有點辛苦,因爲我人比她高很多。雖然只是蠻短的一段路,她卻讓我感動不已。

還有一回,我陪好友及兩位長者等的士。好友的父親行動有點不方便,於是只有我在排隊。誰知,的士來了,排在第一位的小姐卻奇跡般地讓給了站在她身旁的好友及其父母。好友還問她,這樣讓給她,後面的人會否對她不滿。她於是轉過身問身後的人是否有歧義,那位仁兄説沒有。好友向她道謝後便上前開車門。我見狀,立刻上前去,乘坐那輛的士離開。過後,有好幾回都遇到類似相同的「的士禮讓」情形呢。

希望能有越來越多這些「善心人士」的出現,不計回報、發自内心地去幫助身邊的人,好讓這裡的生活素質變得更好,更窩心。

致那些幫過我的路人甲、乙、丙、丁:謝謝你們!你們會有福報的!

Friday, October 1, 2010

香港美食:讚!

在香港的最後一個星期,Yappie 特地拿假飛過來和我一起“盡情享受美好時光”。

其實,這個學期並沒有任何考試,不過得交很多作業而這些作業都算分,因此,第二個學期相對來説是較忙碌的。基本上,我是屬於那種不怎麽喜歡考試卻又喜歡學習的人,所以我會比較“享受”第二個學期的學習過程,因爲長時間的質料搜尋讓我從中獲益不淺。

由於沒有考試的原故,再加上平日的我勤於做功課,所以大部分要交的作業老早就做好了。也就因爲這樣,我才能有充足的時間到處“遊山玩水”!Yappie 剛好領了去年的花紅,決定請我去Four Seasons Hotel 的 High Tea。哇!光聼酒店的名字,就知道一定不會讓我們失望!

猜猜這是什麽?聖誕老人的頭?












是餅乾!可愛吧?

這裡的下午茶點非常的美味又有賣相,你看了是不是很想吃呢?



















隔天中午,我們到位於尖沙嘴分店的意大利餐館Cova用餐。新加坡也有Cova,不過我覺得香港Cova的蛋糕比較好吃。超喜愛那種邊吃蛋糕,邊和朋友喝咖啡聊天的感覺,多麽的悠哉閑哉……simply divine!

下回再分享更多“好去處”,請期待哦!To be continued...

Thursday, September 30, 2010

生日與中秋節

九月是我最喜歡的月份,因爲有我的生日啊!










還有就是能同時慶祝農曆八月十五的中秋節。不知曾幾何時,我開始懷念小時候提燈籠的感覺……










去年的生日和中秋是在香港度過。轉眼,一年就這樣過去了。記得去年在香港第一次過中秋時,買了這盒 Haagen Dazs 雪糕為自己“慶生”。盒子與“月餅”的設計是不是很漂亮?它可是去年在香港賣到斷貨哦!










人爲什麽要長大呢?如果能永遠活在童話世界裏,那該多好啊!

Tuesday, March 30, 2010

觸景生情

剛上了一堂文學翻譯的課。老實說,非常難。我對中國古典文學的認識並不深,嚴格來説簡直是「一概不知」!鄭教授幾乎每一堂課都不斷地重復著同樣的東西。她說,翻譯文學作品最重要的不只是其中的cognitive content (字面之意), emotive content (情感之意)也同樣重要,特別是中國文學,講究的便是個「情」字。

我的重點不是要在這兒長篇大論一番,而是今天的課提到了四個字——「觸景生情」,讓我感觸良多。許多中國當代的詩集一貫採用「前景后情」的手法來描繪當下的心情。比如我們再也熟悉不過的李白之作「靜夜思」,詩人對眼前的景物有感慨,以造成他所用的文字個個都反映了内心深處的情感。

幾千年后的今天,我們身邊不乏遇到類似這種情形。頭幾個月第一次自己一個人在香港生活,不論去到那裏走到哪裏,只要是眼前看到的景或物,都會讓我想家。不知道是不是因爲年齡的關係,還是身處的地方有所變動的原故,以前在書本上讀到的東西如今能有所體會;在冬天裏,「寒風刺骨」的感覺原來竟是如此!

上個星期六晚上觀看了由榮念增執導的舞臺劇「夜奔」。又是另一部我看不懂的舞臺劇。整部劇丟了很多問題給觀衆去思考,印象最深刻的一道題是「如果你用現代的眼光來看林沖,還會是和他當時的想法一樣嗎?」。

我相信一些想法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可有些東西是屹立不倒的,尤其是「情感」這折磨人的東西。

Sunday, March 21, 2010

獻給我的知心好友

在這個學期裏教我的其中一位教授最近出了本新書,書名是《友緣•有緣》。那天剛好在商務書局閒逛,店裏正舉行春節大減價,有八五折,所以便買了一本。我還沒開始看這本書,可是單看書名就知道這是一本關於友情的書。
每個人一生中都會結交到不同“種類”的朋友:知心的、談心的、一面之交的、同甘共苦的,等等。對我而言,朋友不需要很多但至少一定要有個知心的;只要一個就夠了。真的。
因为知心的朋友是可遇不可求的。一切乃緣分所定。

我一直很慶幸能有如此的福氣結識到這位知心好友。她教會了我很多東西。或許應該這麽說,我從她身上獲益不潛,領悟到許多本人視爲很重要的東西。我們倆的成長背景很不一樣——我是一朵溫室裏的蘭花而她則是一朵每天得暴嗮於烈陽下、生存意志超強的牽牛花。我和她同年但我們所經歷的東西有如天淵之別。也就是有這樣的情況,我們才會有緣相識。

和她認識至今已有七、八年了。這麽多年來,受惠于她的關懷、她的眷顧和她那無私的友愛,不勝枚舉,每每都能讓我在她面前變得無地自容。特別是這段期間,我在面對人生極大考驗的當兒,時不時都會得到她的支持與祝福。在此,由衷感謝妳。

心中對她的感激實在太多,太多了。不知要從何說起,該如何向她表達。只想對她說,謝謝妳讓我:

1. 有機會停下腳步看看這美麗的世界

2. 學會怎様去辨別春天和夏天的太陽

3. 知道熱帶和寒帶樹木的區別在於它們的體型

4. 曉得如何凴葉子的形狀識別果樹的名字

5. 聼一些我不喜歡聼但都是為我好的話

6. 每當質疑自己的時候,不斷地鼓勵我撐下去

7. 放縱地去到一個我很不熟悉的地方學習獨立

8. 更能體會到有些珍貴的東西是不需用到金錢

9. 能在你面前缷下面具,呈現我最真實的一面

還有,最重要的是,謝謝妳為我這八個月的遊子生活操心了。從和我一起找學校到找房子、搬東西、購買日常用品、甚至還幫我上網找一些容易烹調的菜譜,讓我更能安下心來念書。每晚上完課后都會撥電給我,問我是否已安全到家。妳不只在精神上支持我,還在行動上給予無限、無私的付出。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非常感動。
這支筆,價格不菲,但我並沒花上一分錢得來的。它是我生平第一次凴自己的文字贏回來的。原本是想要送給她,希望她能常寫信給我 (因爲她的中文字體很漂亮,和她本人一樣)。但後來,她卻將它轉送了給我,要我考試的時候用上它,希望能為我帶來好運。(我猜她是懶惰,不想提筆寫信給我!)

人與人之間的機遇有千百种,能在茫茫人海中與她相識是多麽的一個機緣巧合。缘分如沙,所以要惜缘。我什麽都不會,只喜欢写写字,反映一下心情。兹借這粗淺的文字來表達我對她的欽佩。但願我們之間的友誼永在。

祝妳永遠快樂,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