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里的港剧,我也非常喜欢观看香港的新闻播报。
有如其他地区,每晚的新闻播报也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1. 本地新闻
2. 世界新闻
3. 体育新闻
4. 天气预报
(1)和(2)的次序将视当天新闻的重要性而定。
之所以喜欢的主要原因是它够精彩,而我所指的精彩就是在画面上能看到千百种不同的表情。在此难免要拿它与新加坡的来做个比较。或许是环境的差异而造成一篇新闻报道的精彩与否吧!
总的来说,香港人比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若有些许的不满,语气就会变重。就拿地铁因技术发生故障而中断服务一事来说吧。在荧光屏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许多搭客因事故所带来的不便而向服务员大发雷霆,神情好像在指责他们似的。受访者的脸个个都非常的‘黑’。这也不能怪他们不满的,因为事情发生的时候刚好是下班回家的繁忙时间。地铁服务公司也在事故发生的两个多小时后,举行了记者会,发表事因的原故。好惊人的效率哦。
反看新加坡这边厢的情形。记得有一次地铁也因技术性故障而阻碍了整个系统的运作,造成许多班列车无法在上班繁忙的时段穿行。整个系统的运作要等到接近傍晚时分才恢复正常。事后,有关当局也没有清楚地交代事情的前因后果,而所谓的调查报告也要等上好几个月后才‘出炉’。人民不满的声音也相当‘静’,即使有多么地不满也只是私底下进行小组讨论罢了。熒幕上也只能看到那動彈不得的列車和幾位工作人員,或是人民乖乖地去改搭其他交通工具,一點“看頭”都沒有,悶死了!
另一個例子:香港政府要兴建一条由香港直通广州的高铁,总站将设在西九龙。受影响的许多村民都愤愤不平,激力反对政府的这项计划。此预算案需要通过立法会后,整个工程才能开始进行。预算案的争论最近进入最后的阶段,人民反对的声音也越来越激烈。每次的争论都引来大批的示威者,花样精彩百出:有的绝食抗议,有的举行宗教式的三步一拜,有的则把周围弄得好像在举行丧礼似的。非常有趣。曾經有人 (“長毛”)帶一個自制的假棺材進立法院以示抗議。單靠憑空想象這個畫面已夠精彩的了。还有,这里也时不时向他们的特首进行民意调查,看看他受欢迎的程度是否有所变动,有点偏向于美国式的作风。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的天气预报也富有教育性。除了报温度,相对湿度和污染指数外,这里也报紫外线指数,时不时也会向观众解释什么是小寒,大寒,为什么气温低所造成的空气干燥容易引起森林火患,等等。播报的方式也相当轻松,有一名专门播報天气的播報员,还有富有动画感的“天气先生”做出不同天气预测的表情。多有趣啊!
新加坡的人口虽不必香港多 (香港的人口比新加坡多出一倍),也不至于少到哪里去。是新加坡人怕死不敢在镜头面前发表个人意见,还是他们觉得说了又怎样?双方都是民主的国家,可为什么人民的态度有那么大的差别呢?自由言论在新加坡行得通吗?
同一则新闻,同样的内容,呈现手法可有很多种。除了关键的6Ws (who, what, when, where, why, how) 之外,记者本身也得做足功課如收集更多相关的資料,访问专家的意见等等, 從新聞不同的角度著手報道,相信這是所有從事新聞工作者秉持的觀念。不論新加坡或香港或其他地區,新聞的立場是中立的,要主觀地報道新聞。如何使一則新聞更有“看頭”,這往往得靠人們的“合作”而香港人民在這方面“配合”的相當好!所以夠精彩啊!
新加坡對科技的敏銳比香港好很多,懂得利用互聯網的工具如vodcast,blog等,讓讀者能更快獲得第一手資訊也同時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管道發表個人意見。雖然看不到對方的“七情六慾”,但能夠“聽到聲音”,其效果已相當不錯的了。